QINGZHU STORY

青竹故事

青竹故事之--千年酒乡

遂州(遂城镇遂城村),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徐水县历史上最早闻名的古镇,古称武遂、遂州、英雄城、明代前为徐水县的兵防要地和政治、经济中心。


战国时期,燕国在遂城建城池,称武遂,为当时燕下都外卫城池,厂区西北行一公里,有燕长城遗址,古遂城遗址,出土文物中,大多是与酒有关的酿酒和储酒器具。

青竹故事之--壮士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郑国人,墨家子弟。(游侠至燕,暂居遂州,今遂城镇大赤鲁村),即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易水河畔,燕太子丹以青竹酒祭英雄,壮士感怀,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饮罢从容而去,由此可见当时遂州饮酒之风已经盛极一时。

青竹故事之--谢氏烧坊

三国时期。吴蜀作战,望族世家谢氏寻找避乱之地,选中南易水之畔,粮食丰产之地遂州,谢氏发现遂州城东门外一片区域,树木葱翠,水草丰茂,密草中发现一泉,水流潺潺,环绕而流,晶莹剔透,便在此处建一酒坊,酒味醇香甘美,并铲除杂草,广植翠竹,酒坊就是谢氏烧坊,而酒名便是青竹酒。

青竹故事之--刘胜嗜酒

刘胜(公元前165年-公元前113年),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为贾夫人,西汉中山靖王。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们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奏诸侯王的过失,刘胜便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之事全部奏报汉武帝,汉武帝就增加诸侯王的礼遇,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对诸侯王实行优待亲属的恩惠,并认为诸侯王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陵墓之中。出土了壶、尊、爵等大批青铜贮酒器具,这说明当地已经具备很大的酿酒规模,刘胜嗜酒好色,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他的后代子孙。

青竹故事之--名酒青竹

两晋时期此酒已具备了南方酒的醇香细腻,又综合了北方酒的甘冽酣畅,以其既有劲、又有味的特点,很快就传遍了华夏九州,据记载当时上乘的青竹酒价百金、限量售,成为只有士大夫阶层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当时有青竹记一篇可窥一斑:夫青竹酒者,谢氏烧坊之佳酿也。取粟于燕郊饶富之田,去秕除杂,去粗留精,均量以衡,碎四六八瓣,浸于釜山甘泉,五粮为曲,四时为序,砌槽酿之,待五行齐聚,阴阳调和,文火蒸之,锡鼎凝之,陶缸贮之,地窖陈之,吸日月之精,养天地之气,历三五春秋,沽而观之,清澈晶莹,明明如素月流天。嗅之,馨香盈沁,馥馥凌百卉之芳;品之,醇厚弘润,气和浊化,酣然通百脉而融心。小饮,百子汇聚,曲水流觞,邀月赏菊,悠悠然如乘九天,美哉青竹酒,实乃集千古之大成,真神来之妙笔也。

青竹故事--青竹竹林

据谢氏祖传酿酒法记载:酒坊要选择翠竹丰茂之地,说“盖造酒之要者,必五行齐聚,而水土为最,翠竹姓洁,覆轻土而不活,浸重水而不长,得翠竹丰茂之地则水土俱佳,阴阳相衡,则酿酒之宝地得矣。”据老辈人介绍,这片竹林移栽不活,并屡试不鲜,却在原地存活了一千多年,至今仍葱翠幽深。经现代化技术检验证实,该地土壤及水源特别适合酿酒,水几乎是天然软化水,土壤富含己酸菌。谢氏选址可谓天地人和。

青竹故事之--醉酒千日

《搜神记》记载: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时有州人,姓刘,名玄石,好饮酒,往求之。希曰:“我酒发来未定,不敢饮君。”石曰:“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希闻此语,不免饮之。复索,曰:“美哉!可更与之?”希曰:“且归。别日当来,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石别,似有怍色。至家,醉死。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经三年,希曰:“玄石必应酒醒,宜往问之。”既往石家,语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来,服以阕矣。”希惊曰:“酒之美矣,而致醉眠千日,今合醒矣。”乃命其家人凿冢,破棺看之。冢上汗气彻天,遂命发冢。方见开目张口,引声而言曰:“快哉醉我也!”因问希曰:“尔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几许?”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气冲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

青竹故事之--运酒码头

青竹酒的畅销,一段时期内,形成了遂州粮贵的现象。直到隋末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这种矛盾才得以缓解。为了解决酿酒的粮食和青竹酒外运的问题,谢氏出资在青竹酒坊的北边开凿了直通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河道和专用码头,(漕运河道的名称为徐河,后来以河名形成了徐水县名,码头的名称为谢坊,意为谢氏烧坊之地)当时用来运送酿酒粮食和外运青竹酒的船支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青竹故事之--张华造酒

張華有九醖酒,以三薇漬麯蘖,蘖出西羗,麴出北胡,胡中有指星麥,四月火星出麥熟而獲之,蘖用水漬,麥三夕而萌芽,平旦鷄鳴而用之,俗人呼為鷄鳴麥,以之釀酒,醇美,乆含令人齒動,若大醉不呌笑揺動令人肝腸消爛,俗人謂之消腸酒或云醇酒,可為長宵之樂,兩説同而事異也,閭里歌曰:“寕得醇酒消腸,不與日月齊光”。《广博物志》


張華既貴,有少時知識來候之。華屏官事,與共飲九醞酒為酣暢,其夜醉眠。張華常飲此酒醉眠,輒使左右轉側至覺,左右依常為張公轉側,其友無轉側者,至明起,友人猶不寤,張公曰:“咄此必死矣”。使就視之,酒果穿腹流牀下滂沱《太平御览》

青竹故事之--千里访友

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人,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据《晋书》记载,他常乘车,手提酒壶,命仆人荷锹跟其后,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就地把我埋葬。


张华,西晋遂州(今保定徐水遂城)人,汉高祖重臣张良的后裔,以才华超人受朝廷重用,官至中书令。一生著述颇丰,以《博物志》最为著名。当时张华赋闲在家,刘伶久慕张华的才华和为人,决定携妻北上,不远千里到遂州访张华。


刘伶访到张华,二人一见如故,谈古论今抨击时弊,倍感相见恨晚,张华常用当地佳酿青竹酒款待刘伶,刘伶尝遍各地名酒,感觉此地之青竹酒最为香醇,又有挚友相伴,于是乐不思蜀,终老徐水,张华为在村前择地厚葬了刘伶。厂区西行两公里有刘伶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竹故事之--冰城退敌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在辽宋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关,人们称杨延昭镇守的遂城为铁遂城,咸平二年冬,辽军犯边,遂州被围,杨延昭命人夜间取水泼洒城墙,时值寒冬,水很快结冰,坚硬光滑,辽兵久攻不破,无奈退兵。


河北省民歌小放牛有唱词,“杨六郎把守三关口”遂州城是三关之一。杨六郎率三军镇守边关,屡败辽兵,谢氏烧坊常以青竹酒慰劳三军。

青竹故事之--抒情怀古

了元代,遂城历经几百年的战乱,已成残垣断壁,但是谢氏烧坊幸免于难,竹林依旧葱翠,美酒历久弥香,诗人刘因嗜酒成性,每到遂州,必饮青竹酒,登城怀古。


登武遂城(元:刘因)
神州英气郁高寒
臂断争教不再连
千古伤心有开运
几人临死问幽燕
平生卧榻今如此
百万私钱亦可怜
咫尺白沟巳南北
区区铜马为谁坚

遂城道中(元:刘因)
铁城秋色接西垣
远客还乡易断魂
霸业可怜燕太子
战楼谁悼汉公孙
冷烟衰草千家冢
流水斜阳一点村
慰眼西风犹有物
太行依旧压中原

青竹故事之--蓬勃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来徐水调研时,曾特意来参观谢氏烧坊,并建议扩大经营,直到1959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酒坊停业,再后来,该酒坊毁于十年浩劫。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老匠人们才重新计划重建青竹烧坊,终于在1984年曾在该烧坊中从事的烧酒伙计们在青竹林边再建酒厂,青竹酒才重新换发生机。